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先生的。至于《太极拳学》,是在1919年民国七年出版的,共98式。在江苏省国术馆向师范班和露天班学员传授的太极拳就是这98式。但并非孙禄堂亲授,而是由孙禄堂的弟子传授的由此可见,三十六手确实早于97式,但晚于98式。三十六手与97式在大动作上确有相似之处,三十六手的小动作和暗手很多,若去了字手和这些小动作确似相同的。例如,懒扎衣,若去了字手、穿掌等小动作,就与97式的懒扎衣相似了。6、三十六手太极的演练者合手时,双手合紧,近似“阿弥陀佛”状,与开不过肩,合不过脸的孙门开合手出处较大。三十六手的开合掌与现在流行的孙太极开合手确乎不一样。他要求两掌相对成立掌,手掌坐腕与小臂成90度,小臂与地面平行。开掌时,掌指先开,掌根后开,开至乳根;合掌时,掌根先合,掌指后合,合至胸前。开合手练到上乘功夫,是要凭内气来冲开手掌的,大约只能开出1厘米。7、演练者挺胸收腹,和我孙门身法出处较大。三十六手在身法上要求立身中正,既不挺胸亦不腆腹。动作时须配合呼吸,吸气时,气由胸而腹做到劲气充沛;呼气时,劲气外吐。练拳时要求“气宜鼓荡”。所谓“挺胸收腹”可能是图照视觉上的差错。一位孙式太极爱好者,不远千里,前来考察。考察后,他说,图片与演练者的实际表现确有出入。演练者穿的是白色练功服,摄影者角度没有选好,从而告造成了照片与实际演练的形象有视觉上的差异。8、演练者出现了近似于弓步的弓箭步,在步伐上与孙门开合活步,出处较大。孙门的开合活步与弓步并不矛盾。如单鞭时的侧弓步、云手过程中的侧弓步、弯弓射虎
f时的弓步等在三十六手和现在流行的孙式太极中均有。但三十六手中的下势和三通臂的动作过程中有弓步,这与现在流行的孙式太极确实是不一样的。9、尽管说明很详细,但还有一些地方,看不明白,能否增加一些图片与说明现在已有264幅照片,如果每一动作都要拍一张照片,至少要增加一二倍。陈健侯先生生前曾说过:“我这拳即使拍成上千张照片,也难以把它全部表现出来的。”他一再强调学此拳必须口授心传。我们把它用图文来表达,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过,学者可根据图文,学个大概,至于一些细节,必须面授。如托肘、抹肘,化腕子等小动作,用图文很难说清楚。当然,如果有可能,我们也是可能尽可能再补充一些图文,以进一步减少学习者的困难。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