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提出好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价值。④鼓励方法多样化,重视交流、解释过程,让学生进行合理估算。⑤鼓励学生利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养成好习惯⑥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对比中,选择估算或精确计算,不断地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3、自然数教学目标包括哪些,谈谈你的教学建议?
答:自然数的认识在标准中安排在两个学段里,第一学段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学段里学习“比万大的数”。教学目标归纳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五条:一是理解数的意义,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二是会比较数的大小;三是会读写数四是会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f的数量;五是能够描述数的大小和进行估计,建立数感。要达成好以上课程目标,需要解决好几个问题的教学。(一)分阶段了解十进制计数法,逐步理解自然数概念前四个阶段是在第一学段里学习,而小学生第一学段的思维主要是以具体形象为主,那么帮助学生分阶段地理解自然数的抽象性是非常重要的。1在10以内数的认识中初步感受由数量抽象到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现有的认知状态,教师应把重点放在数的意义理解上,完成从数量到数的抽象。所以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数量多与少的概念数来源于对数量本质的抽象,数量的本质是多与少。虽然小学生会从一数到十,但是不一定感受到这些数字所表示数量的多少。所以这部分的内容的教学有两个建议,数起源于“数”,来源于“量”,所以教学是首先给学生提供现实的事物,如5只小鸟图,8棵小树图,让学生看着这些具体的事物,用手一个一个点着数,有的老师叫他口手合一,说做一致,在具体的背景下知道8棵小树比7棵小树多,8比7多一。第二建议就是除了用手指对数量进行“点数”外,还有就是把5只小鸟和8棵小树圈起来,写出相应的数字,这样在感受数量多少的同时,建立数的大小概念。第二就是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摆小棒,并对应着说出这个数,每摆一个,数量在增加,数字在变大,这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态中感受由小到大排列的19这9个数字,感受数与数量的一一对应,知道自然数后一个比相邻的前一个数大一的特点,7后面加1就是8,再加1就是9,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自然数的大小关系。感受基数和序数的意义,也就是说在感受数量的多少的同时,建立数的大小概念。(2)从数量抽象到数的符号数的抽象性学生说不出来,只能提供大量的事例让学生逐步感受。两个建议,一是数量相同,事物不同的操作活动或呈现图,如3棵树、3只羊、3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