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教学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双向的教学形式,要提高学生在学习金融法课程上的积极性,即可利用详细规范的案例实现对抽象化的律法条目的具体阐释,从而引发学生的自主性思考,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金融法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模式,是金融法教学顺应金融创新和金融法律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就案例教学模式在金融法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浅略探讨。关键词案例教学金融法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规范金融关系的金融法也在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日益凸显其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金融法律规范在数量上已有一定规模,许多专家纷纷加入探究金融法的行列之中,并促使其相关理论的形成及确立。金融法作为一门学科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法学院加入本科教学及硕士教学的课程之中。我国金融法研究起步比较晚,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金融业的国际化背景下,金融法理论研究对于金融发展的现实更缺乏及时有效的回应。囿于国内相对滞后的金融法研究现状,如何进行高质量的金融法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授课方法的改善都需要进行探究与讨论。案例教学法于20世纪20年代初发端于美国哈佛大学,其借助于老师的精细规划及引导,以课堂教学目标及内容所需为依据,经过模仿或者再现实际情况存在的某个场
f景,通过具有典型性的例子,让学生亲身融入场景之中,通过角色换位,对案例进行深刻剖析,再进行交流并深入研究来完成学习的过程,从而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学习过程由演绎转变为归纳,通过老师对学生的指引,对不同形式的案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并最终解决,增强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应对能力,并有利于其解析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升。二、金融法教学引入案例教学的必要性1.金融法律制度不断发展需要教学模式的更新2008年缘起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各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也开始积极反思,大部分受影响国家开始调整和改进既存的金融律法体系。当代信息技术以因特网为主导实现了飞速发展,尤其出现的移动付款、云统计、社交联网及搜索引擎等,极大程度地影响了金融形式,使得现有的金融立法和金融法研究严重滞后于金融实践的发展。[1]金融法学是法学与金融学的交叉学科,金融法调整对象是金融关系,主要包括金融交易关系、金融监管关系和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