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包单位应认真填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总结报告》。
4
f第四章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1、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控制与防治技术措施(1)模板的支撑必须经过计算。严禁支撑在虚土上。上层支撑同下
层支撑应在同一垂直线位置上,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中间支撑不宜大于800。提倡使用钢管支撑,层高大于4m时必须采用钢管支撑;使用木支撑时,尾径不得小于60,间距不得大于800,横向拉杆不得少于两道;层高大于3m时须增加拉杆,木支撑不得二次接长,不得使用斜撑;模板标高控制在2,平整度控制在2,板缝控制在2以内,并用胶带贴缝;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侧模拆模应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48小时后,底模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拆模。
拆除支撑的楼板作为上部支撑的支承面时,应对楼板的强度、挠度、裂缝进行验算;后浇带两侧的支撑拆除时间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设计文件无明确要求时,应待后浇带闭合并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拆除。模板拆除时,应采取措施避免模板下落对现浇楼板的冲击。
(2)图纸会审时,施工单位应当将设计不当引起的钢筋过密、管道过密、构造措施不当等情况以书面形式向设计单位提出改进意见。
(3)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分散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配管时,线管的累计直径应小于12楼板厚度,线管间的最小间距不小于25。
(4)现浇板板底钢筋绑扎完后方可进行水电管线预埋,结束后方可进行上层钢筋绑扎,严禁钢筋绑扎与水电施工同步。
5
f(5)设置板厚标高控制点,严格按照设计板厚浇筑砼。标高控制点标注在柱筋上;当柱间距超过2m时,在梁、板内焊接钢筋标注;找平时,必须带线找平,面层平整度控制在3以内。
(6)严格控制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以及钢筋间距。应使用定型预制保护层垫块,制作垫块时应有防滑脱的措施,其纵横向间距应控制在600以内(即每不得少于3只),在易开裂部位适当加密;阳台、雨篷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适当加密的钢筋保护层垫块或支撑,保证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不位移和不被下踩;混凝土施工时必须铺设架空通道,防止混凝土浇筑后遭踩踏。
(7)钢筋工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确定专人负责,全程控制。(8)混凝土浇筑应一次连续完成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现场应有特殊情况下的混凝土施工应急预案和措施(如停电、预拌混凝土供应中断时的处置措施)。混凝土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