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正常、关注、次级、可疑类贷款的基本特征是:各类贷款的风险表现形式,除特别规定外,它们只是贷款分类的重要参考因素,而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分类时,关键是要把握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贷款损失程度,对照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第三章贷款风险分类的操作程序
第十一条新发放贷款的分类程序。对于新发放贷款,贷款调查人员、审查人员必须明确注明本笔贷款的具体形态,如果调查人员和审查人员认为不能列入正常类,必须在新发放贷款的材料中注明,有权审批人要在批复中确定本笔贷款的具体形态。
第十二条形态发生变化的贷款分类流程:整理现有档案资料→补充完善资料→填制贷款分类认定表(以下简称分类认定表)→确定初分结果→贷款审查人员审查→贷审会审议→审批、批复→调整分类结果。
6
f(一)整理现有档案,补充完善资料。客户经理在整理好现有档案资料的同时,要深入客户,了解和掌握其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进一步补充完善现有档案资料。
(二)填制分类认定表,确定初分结果。客户经理在整理、收集资料和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分析,填制分类认定表,撰写分类报告,初步确定分类结果,送交审查岗审查。
(三)分类审查。审查人员对分类认定表上的贷款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初分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报贷审会审议。
(四)审议审批。贷审会按照议事规则及时对审查岗提交的审查意见进行审议。有权审批人在分类认定表上签署审批意见。
(五)调整分类结果。客户经理根据审批结果和批复,调整分类结果,并及时登记贷款台账。
对于由正常转关注或由关注转正常类贷款的操作程序,可参照第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下列贷款分类可以按照简化的流程操作(一)形态未发生变化的贷款分类操作流程:整理现有档案资料→补充完善资料→填制分类认定表→确定分类结果→授权审批人审批;(二)自然人贷款的分类操作流程:整理现有档案资料→填制分类认定表→确定分类结果→授权审
7
f批人审批→调整分类结果。形态未发生变化的自然人贷款按照本条第一款执行;(三)存量损失类贷款直接反映分类结果,按年填制存量损失类
贷款分类认定表。
第四章贷款风险分类相关因素分析
第十四条使用贷款风险分类法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实际上是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应分析的主要因素有:
(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人还款能力是决定贷款本息是否能及时收回的主要因素,需要分析借款人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