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40
0381164450

1143
3D2MD2S1S40
z
3551207440
02556450

0743
2z根据公式:HMHS1S302zH1MH1S1S30
2571207430
02557650
0743


2zH2MH2S1S30
231202030
0072930
0203

16
f522内腔尺寸(mm)根据公式:
3lMlS1S4z3d1md1S1S4z
00
31001210410
3
0
102750033
3d2md2S1S4z
0
347120644064
3
0
48580021根据公式:
2hMhS1S3z2h1Mh1S1S3z
00
250120643064
3
0
51430021
2h2Mh2S1S3z
0
24120243024
3
0
4240008
17
f6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导柱导向机构设计要点:小型模具一般只设置两根导柱,当其元合模方位要求,采用等径且对称布置的方法,若有合模方位要求时,则应采取等径不对称布置,或不等径对称布置的形式。大中型模具常设置三个或四个导柱,采取等径不对称布置,或不等径对称布置的形式。直导套常应用于简单模具或模板较薄的模具;Ⅰ型带头导套主要应用于复杂模具或大、中型模具的动定模导向中;Ⅱ型带头导套主要应用于推出机构的导向中。导向零件应合理分布在模具的周围或靠近边缘部位;导柱中心到模板边缘的距离δ一般取导柱固定端的直径的115倍;其设置位置可参见标准模架系列。导柱常固定在方便脱模取件的模具部分;但针对某些特殊的要求,如塑件在动模侧依靠推件板脱模,为了对推件板起到导向与支承作用,而在动模侧设置导柱。为了确保合模的分型面良好贴合,导柱与导套在分型面处应设置承屑槽;一般都是削去一个面,或在导套的孔口倒角,导柱工作部分的长度应比型芯端面的高度高出68mm,以确保其导向作用。应确保各导柱、导套及导向孔的轴线平行,以及同轴度要求,否则将影响合模的准确性,甚至损坏导向零件。导柱工作部分的配合精度采用H7f7(低精度时可采用H8f8或H9f9);导柱固定部分的配合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