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历史纵横】教材第52页这段文字讲述了大庆石油会战以及涌现出来的以王进喜为代表的模范。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热情与干劲。正是由于他们的艰苦奋斗,才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误区警示】1966~1976年,由于“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爆发,国民经济建设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但是在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主持下,国民经济并未完全停滞,也取得了较大成就。
主题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史料探究
1.“一五”计划史料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①。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②,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注:①中“优先发展重工业”说明了其特点。②中的“薄弱”和③中的“欺负”体现了其原因。
f思考依据史料指出“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概括其原因。提示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基础薄弱,增强国防。2.三大改造史料
注:图片反映了1956年三大改造后我国经济成分的变化,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思考图片分析我国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影响?提示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经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影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史论形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意义及与工业化的关系1.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意义1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2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3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2社会主义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3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名家论史“一五”计划与中共八大观点: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
f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石仲泉导读: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为八大路线的形成,准备了条件。主题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史料探究1.中共八大史料调整发展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