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性,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①,积极而又稳妥②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注:①“防止和纠正”、②“稳妥”体现了其主张,中共八大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次正确的探索。思考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有何意义?提示主张: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或“左”倾冒险的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发展国民经济。意义:为我国经济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2.探索中的失误史料
注:图片和图片中的文字“一个萝卜千斤重”是典型的“大跃进”的体现。思考史料反映的是什么运动?它具有什么特点?结果如何?
f提示运动:“大跃进”;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结果:浪费了资源和民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经济的发展。3.探索中的调整史料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①。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②。《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注:①中“放慢”和“重点真正放到农业”反映了调整重工业和农业的比例关系。②中“先满足”和“主要是日用工业生产品”反映了调整农业和轻工业的关系。思考依据史料分析此次调整的内容有哪些?实质是什么?提示内容: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实质:部分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史论形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失误、原因及教训1.失误1片面追求高速度,轻率发动“大跃进”运动。2片面追求公有化和规模化,全面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3“文化大革命”中片面强调阶级斗争,严重破坏了经济建设。2.原因1客观:中共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2主观: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左”倾错误,致使“左”倾错误影响经济建设。3.教训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f2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调整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3必须以经济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