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危害
f2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3成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预习评价】1.判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因此得以长期贯彻执行。×2.判断“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都是生产关系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思考“这一运动,首先从农村开始,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这一运动”指什么?提示人民公社化运动。知识点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不久,这场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2.表现: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3.调整1周恩来:1971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2邓小平: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预习评价】1.判断“文化大革命”仅是在文化领域内的动乱。×2.判断“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经济完全停滞。×3.思考“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形象记忆】过渡时期
f【图解历史】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关系
【图示巧记】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历史纵横】教材第51页本段文字讲述了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土地改革运动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的有关史实。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生产的具体形式为:农民个体生产→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同时应明确,土地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性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将土地分给农民个体经营,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后者则是将分散的生产资料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误区警示】“过渡时期”是指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过渡时期”指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图示巧记】1956~1976年成功的探索、失误及启示
f【误区警示】“大跃进”运动的错误在于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与生产关系无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