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家所刻的《陀罗尼经咒》。从七、八世纪之交到公元九五九年的两个多世纪里,雕版发展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1、文字雕镌上保持了唐人写经的风格。从咸通九年《金刚经》,乾符四年和中和二年的历书残叶,五代晋开运四年(947年)《观世音菩萨像》,五代、吴越显德三年(956年)《金箧印经》等版印品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出其文字风格具有明显的唐人写经韵味。这样朴素的雕镌手法,既证明了雕版尚处于初期朴素阶段,同时也证明了雕印术来自民间,且一直主要地为民间所利用。
f2、出现了雕刻中心。唐、五代雕版中心区,从记载上看,大致有江东、淮南、四川、江西、青州、瓜州、沙州。这给两宋以后各代版刻地区的发展,奠下了基础。3、从民刻到官刻。到了五代,雕版印刷的三大系统官刻、私刻(亦称家刻)和坊刻开始形成,这种结构一直延续了千年以上。八三五年冯宿奏请禁私置日历版,八八三年柳频(又不能打出来,是王字偏旁加比,音:pi
)记成都书肆所见,均为民间坊肆。九三五年后蜀相毋昭裔刻《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等,私家刻书之流也。九三二年冯、、道奏请雕刻《九经》,由国子监任其事,官刻滥觞。由此,版本学上的“监本”一语出现。二、宋代的雕版事业两宋雕版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北宋建立不久,宋太祖赵匡胤就派人往四川开雕《开宝藏》,并将蜀地书版运至卞京,加以卞京手工业发达,这些对雕版事业的发展就起了不小的促进作用。两宋三百余年是我国雕印发展的黄金时代。宋代印本,从明朝至今日益为人珍视。其原因:一是由于宋代去古未远,很多印本保存了古书原貌,没有经过象清代编撰的《四库全书》那样删改;二是由于它的刻印精细,不但具有高度的工艺技术,又富可喜的艺术风格;三是由于它日渐稀少,几经变乱,传之匪易。尤其是前二者,从雕版本身来看,更为重要。那么宋雕版特点有那些呢?1。刻书地区相当普遍。宋代刻书除了卞京、浙江、四川、福建和江西为中心外,广东、江苏、安徽、湖北等地也出现了很高的技术水平的雕印版书。现在就中心地区简介如下:(1)汴梁;北宋的首都,是当时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手工业的发达,商业兴盛,是当时官刻本中心。如国子监翻刻五代的《监本。十三经》等。坊刻也比较发达。据《东京梦华路》和《抱朴子》卷后的广告所载,知道当时相国寺东门大街一带,是雕印发行图书铺的集中所在。1127年靖康之变,金人掠去所存书版,所以汴刻北宋印本书已非常罕见。(2)浙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