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知识、开展科学研究的兴趣。r
2、教师的敬业精神、严谨治学态度和求实作风,对学生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教师要加强对课堂纪律、学生听课情况的管理,强化点名制度,对旷课、迟到、早退、交头接耳、接听手机等现象,给予相应的记录考核,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r
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要在教学纪律、教学质量、作业布置、教学常规工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规范的检查落实,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积极研究改进教风学风的对策。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并及时向学校主管领导反映学生关于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实行思政教师听课制度,每星期针对主干课程听课12次,了解学生上课情况,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纠正不良现象。r
(二)以管理育学风r
管理育学风、管理育学生。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在管理服务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建立“人格上尊重学生,感情上关心学生,工作中信任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学习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r
1、加强日常管理r
(1)推行思政教师与任课教师的联系制度。思政教师每学期至少与本院系主干课任课教师联系23次,每周检查学生学习纪律,及时对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进行教育处理,尤其要认真查处旷课玩游戏现象。r
(2)坚持思政教师、班主任进宿舍制度。思政教师要定期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动态,解决学生困难,加强对学生的文明、卫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保障科学合理作息制度。r
(3)坚持分类指导和全程辅导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到毕业生文明离校,要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学习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开展如“大一养成习惯”、“大二潜心立志”、“大三拓展素质”、“大四实践成才”为主题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与学业指导,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断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和阶段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动力。r
(4)尝试实施学长制或导生制。充分调动各年级优秀同学的积极性,实施党员同学带非党员同学、高年级同学带低年级同学、成绩好的同学带学习吃力的同学等等,在学习上、思想上甚至生活上,人人都是帮助对象,人人(除了一年级新生)又是他人导师,一方面让被带动同学从中受益,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导生的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强化了责任意识。同时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r
(5)加强思政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制度,有效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管理作用。思政教师特别要关心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