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恨之情。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答
答案: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
4
f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20122013学年
高三〖Ⅰ〗部
语文导学案
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四)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的答题格式1、诗人笔下的人物是一个××样(总体特征)的形象。2、形象的意义即效果作者情感(许多情况下不需要)。(注:有时也可先描述情形,后概括形象特征)五、【小试牛刀】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7分)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1)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4分)(2)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试作简要分析。(3分)参考答案:⑴第一首:呈现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郊野的隐者形象。(2分)第二首:呈现了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分)⑵两首诗三、四句都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前者写出对春天的陶醉与赞美。(1分)后者写出了老之将至的伤感之情。(1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2010年福建卷)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__。(1分)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误区警示:本题考生误答原因是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对词语的表现力不敏感答案:踏(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答案:通过对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的描写(特征表现),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什么形象)(意思对即可)
5
f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20122013学年
高三〖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