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层次的需要。前三个层次的需要属于生存本能需要,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需要。只有当人们最基本的低层次的生存本能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高层次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才能出现,人们才会安心工作、全心付出、完成自我管理和自我道德形象的塑造,以达到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从当前教师的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虽然已经满足,但是,教育内部竞争加剧、教育人事改革使人困惑、独生子女难教而家长又希望过高,使得大多数教师在安全需要和被尊重需要上得不到满足,自然就谈不上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这就导致了不少教师在工作上缺乏上进心、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过去,对于评选先进、入党等事情都会令人砰然心动;而现在大家对于这类事情表现出的激情却大大减少,更不用说工作状态。过去,我们利用节假日、星期天上课,不发一分钱的补助大家也会争着上课;
6
f早晚辅导没有排到教师人头,大家抢着去给学生辅导。过去教师的工资虽然不高,但自己花钱订几种教学杂志、买许多教学参考书,现在的教师基本上都寄希望于学校。之所以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缺乏较高层次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工作动机水平不高。
2、教师的“人性”分析。人有与生俱来的本性,如惰性、趋利避害、享受快乐等等。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应当顺其自然的引导利用。常言说:性格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而人的性格则更多的体现在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上。一位敬业的教师,做事勤快、尊老爱幼,家庭关系必定和睦;团结协作精神强、虚心好学,与同事相处必定豁达和气、工作业绩必定优秀。反之,成天嘻嘻哈哈、做事马虎的教师,在家庭中缺乏责任感、家庭关系也不易协调;在同事中我行我素、玩世不恭,工作上很容易一塌糊涂。因此,在教师行为习惯的塑造上应该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切不可贪功急进。人不仅依靠本性求生存,而且依靠人类群体的共通习俗和文化求生存,习俗和文化也左右着人的一部分行为。就教师特有的工作环境、交际圈子、成长历程来看,实实在在是一个单纯而幼稚的群体,其习俗和文化大多来自教科书,比较理想化。这一点是学校区别于其他社会团体、成为人类文明殿堂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们在学校管理中应当加以改造和利用的。人的群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能创新演化、具有很强的创造力,能够能动的适时的改变行为习惯和文化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在创新方面,
7
f教师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更具有优势潜力,这是我们学校得以存在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