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研发平台,技术支撑体系尚需继续完善,中药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与转化相对滞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后续产品少,企业技术改造和中药材基地建设受到制约,资源综合利用和系列产品开发领域的研究项目为数不多。五是市场及物流效率低。由于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全区大部分市场中药材包装简单粗放、转运设备缺少、药材仓储流转损耗多、信息交换和现货交易效率低,造成药农预期收益和道地中药材品牌价值难以保证。六是投融资渠道不畅。由于中药材产业不同于粮食生产,投入大,生产成本高,而且产业发展多属于贫困山区,政府投入和政策性补贴相对偏低。加之中医药企业和保健品生产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致使大部分企业在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
5
f面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扶持、企业带动、创新驱动、品牌经营”的产业开发思路,以区域大群体、产业广覆盖、发展可持续为基本模式,着力主攻道地品种、质量提升、加工增值三个重点,构建完善技术创新、市场中介、质量监控三大体系,努力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走中药现代化道路,搭建在西北具有重要位置的中药材初加工和市场转化平台,把我区打造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原药生产基地。(二)基本原则1市场引导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快生产要素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营造开放、竞争、公平的市场环境,推动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2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吸收借鉴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手段,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水平,发展绿色中药,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标准规范,推进中药材产业现代化。3品牌建设与规模化发展结合。以品牌建设为杠杆,以
6
f培育龙头企业和建设规模化种植基地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和科技创新,以规模提升效益,以品牌引领发展,促成“品牌效应、规模效益、发展后劲”的同步显现。
4整体规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准确把握中医药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以综合开发大品种为核心,实现重点突破,着力打造现代中药材产业集群,促进中药产业链形成与发展。
5开放合作与互利共赢相结合。借助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实施中药材产业走出去战略,深化与阿拉伯国家及国内相关省区及国家重点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