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交际圈。但由于微博发表及评论限制较少、信息的碎片化、信息发布的自由性等问题,使很多大学生只能处于不断接受信息的状态,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引起误导。微信以其便捷性、交互性、私密性等特点,以及随着科技发展,微信成为集生活娱乐工作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迅速成为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传播方式。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国内外时事政策,把握前沿动向,取精去粗,进行有效选择和合理利用,通过学校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发布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信息。教育者要及时关注大学生微博微信信息,利用微博微信的交互性,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和紧密联系,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以微论坛微刊为主要形式的文化载体
微论坛就是将web20的模式引入了手机端,基于共同话题和兴趣,促使手机使用者从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信息制造者,共同制造移动论坛的新话题与内容。微论坛是从论坛延伸而来,论坛本身没有变化,只是我们的上网方式不同了,微论坛是方便人们在手机上使用的交流平台。简而言之,微论坛就是移动版的个人论坛。微论坛以其交互性强、内容丰富、及时更新等特点得到了大部分年轻人的喜欢。用户在微论坛上可以获取信息,发布信息,留言讨论等等。微刊就是指微型期刊,通过互联网可以关注你喜欢的微刊,也可以自由编辑有意思的内容制作发布微刊来吸引更多的读者。微刊是一个基于兴趣的阅读和分享平台,几乎涵盖了我们感兴趣的所涉及的领域。在这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创建自己的个性化微刊,和他人进行互动交流,并一同经营微刊。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发挥其主导性,有目的地制作、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高校应该抓住“微”机会,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文化传播载体,加强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显示出差异性,体现出高校自身价值。
(三)以微公益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载体
微公益,就是强调从微小的公益事情着手,积少成多。微公益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以一种举手之劳的、轻松的、寓慈善于乐的参与方式,将大学生们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正能量。微公益,强调的是希望通过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真正实现公益的大众化、普及化。微公益所倡导的重在参与、自我管理的理念,也符合高校思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