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引导学生在拟人化的世界或者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知识、实践操作,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2.设计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教师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猜测: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可以观察这个平行四边形,也可利用你手中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教师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提问,给学生提出了思考探索的方向,使课堂教学更加顺利,更有效。
3.设置层次清晰、又具整体性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当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教师应当降低思维的难度。即铺设阶梯,逐步深入,围绕某“总问题”设计一些“子问题”铺垫。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精心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层层递进,有层次,有节奏,前后衔接,相互呼应和逐步深化,这样才能使学生围绕“总问
f题”,逐步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4.设计深刻性问题,促进思维拓展。学生中不良习惯
的表征之一:眼高手低。尤其是在数学科,他们往往热衷于大题、难题,疏忽对小题的思考与研究。为此,教师要适时地从小题研究入手,并进行拓展性的“问题”设计,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取得“小中见大,揭示规律”的教育效果,这就是“问题”设计的深刻性。这样的素材其实很多,例如一条线段上取两个点,则可以得到几条线段?取
个点呢?如果把线段换成角呢?又如三条两两相交的公路,要建一个加油站,使加油站与三条公路距离相等,请你选点,你有几种选法?等等。
5.设计开放性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认识结构的推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例如教学六年级“数的整除”的复习课“在2、4、5、8、12中,你认为哪个数与众不同”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动脑思考问题,检索已有知识,这就为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实现“再创造”做好了充分准备。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调动起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活起来了,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合理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