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整合提出了挑战。由一元社会到多元社会的转变,极大地改变了各类人群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阶层、群体不断地分化和变迁,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诉求形态各异,变动频繁,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局面。其结果是大量社会组织的出现,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大量具体利益各不相同的社会团体的出现,使得整合的对象出现复杂化、多元化,这为党和政府科学地履行利益整合功能增加了难度。中国公民社会对民主政治发展的特殊影响,也使得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成为必要。
三、促进公民社会与中国民主政治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促进公民社会与中国民主政治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随着我国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自主领域日益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需要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上,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更加多样的途径和更加合理的进程展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全球公民社会复兴浪潮,使得公民社会理论受到中国政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如何协调中国公民社会发展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如何通过公民社会的培育来推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5
f首先,加强公民社会组织制度化建设,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民社会组织作为一种制度化的途径,具有向政治体系输入社会信息的功能,它可以保证政府对社会需求作出负责的反应,使政府面对社会监督保持权力行使的正确方向。同时,公民社会还可将政治体系的各种政策、价值理念等通过社团、大众传媒等输送给社会,加深社会与政治体系间的沟通与融合,从而增进公众对政治体系的认同,为民主发展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为此,对于由政府主导的公民社会过程来说,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结社立法,降低公民组织成立的门槛,使公民的结社自由权利获得充分有效的保障,保护公民组织一定限度的自主性和自由表达的空间。要向正处于发育中的公民组织尤其是那些公益类组织和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组织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公民社会也必须以法律和规章来规范,以协商、协议、妥协以及协定、合同、议决等来约定行业、社团行为的准则和范围。其次,强化公民社会的主体力量,巩固民主政治发展的社会基础。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中国的中间阶层正在逐步地扩大。中间阶层一般拥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具有较强的契约意识、民主意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