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主动建立、政府参与建立和社会自我孕育三种,以前两种为甚,且他们与国家形成一种特殊关系,即合作补充性而非对抗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当前我国公民社会的特点:补充性强分权性弱,执行性强自治性弱,服务性强倡导性弱,合作性强独立性弱。公民社会的发展对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既是机遇,也带来挑战。在社会主义条件,民主政治的最终实现和正常运行也有赖于国家以外的社会的支持。一个强有力的公民社会,不仅能给经济主体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自由空间,弥补国家能力不足,而且能通过公民及其社会组织的参与控制和监督政府的行为,防止国家职能的过分膨胀,真正形成社会的自我整合机制,把市场经济对政治发展的要求转化为现实,实现政治的民主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如果没有公民社会作为基石,没有以多元利益组织为基础的公众参与作为其结构性安排之一,是不可能实现的。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将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的变革与进步,将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4
f但是,也应看到,中国的公民社会是一种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公民社会,成熟度总体来说比较差,对国家依赖较大,也较脆弱,相对缺乏自主性,其功能的发挥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也必然会对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一些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民社会的发展意味着大规模利益诉求的增长,而利益诉求必然要寻找表达的形式和渠道。其结果是大量社会团体的涌现,以及新的信息沟通渠道的出现,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这些新的表达民众利益诉求的团体和工具的出现,削弱了执政党作为民众利益表达工具的优势地位。原先较为单一的文化资源逐渐市场化、多元化和大众化,非主流的思想不断扩大,使得政府对社会的意识形态的有效控制力也随之相对地减弱。(2)民间组织的发展,不仅表现在自身社会政治参与扩大化,而且扩展了整个社会的政治参与渠道和方式,这对执政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动员方式提出了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公民社会的兴起,大量民间的团体和组织挤兑了党组织,出现了非党化倾向。民间组织中党组织的组建率低,组织覆盖面小。而且,在这些民间组织中,党的组织制度不健全,大量流动党员缺乏有效管理;党组织的影响力不强,难以渗透到民间组织当中,工作覆盖率狭窄。党的基层组织影响力削弱,由过去的全面覆盖变为出现了相当多空白点。(3)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社会各阶层多元化的利益诉求也对党和政府的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