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剂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正误的判断。答案:A、D。点评:解此类有关概念辨析的试题应遵循“理解概念抓实质”的原则,若是再辅以具体实例,会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其判断结果更具有可靠性。
二、基本规律
⑴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双线桥法、单线桥法)
①单线桥法。从被氧化(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被还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标明电子数
目,不需注明得失。例:
2e
M
O24HCl(浓)
M
Cl2Cl2↑2H2O
②双线桥法。得失电子分开注明,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注明得失及电子数。例:
得2eM
O24HCl(浓)
M
Cl2Cl2↑2H2O
失2e

注意两类特殊的化学反应:
①歧化反应,同种元素同价态在反应中部分原子化合价升高,部分原子化合价降低。例:
得5e
e3Cl26KOH
KClO35KCl3H2O得5×
失5e②归中反应。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趋于中间价态,解此类题最好将该元素的不同价态用数轴标出,变化的区域只靠拢,不重叠。例:
得5e
KClO36HCl3Cl26KCl↑3H2O
失5×e
⑵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
f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所以,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非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所以,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是氧化性。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非金属,得到电子还原成非金属阴离子越容易,其阴离子失电子氧化成单质越难,还原性越弱。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如下式子表示:
规律:反应物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生成物中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物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生成物中还
原产物的还原性。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
如:M
024HCl浓
M
Cl2C12↑2H20
2KM
0416HCl浓2M
Cl25C12↑8H2O
后者比前者容易不需要加热,可判断氧化性KM
04M
02
5根据反应速率的大小来判断
如2Na2SO3O22Na2SO4(快),2H2SO3O22H2S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