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实际把握好问题的“度”,使学生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状态,达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费达”的境界。案例一《排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片段知识点:1.排列的概念2.排列数的定义有效串联思路:先用问题检测学生的认知基础,搭起新旧知识间的桥梁;再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最后用问题串起新知逐步展开的过程,体现教
1
f学活动的循序渐进。这节课十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不断质疑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升华和发展,清晰的串联内容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问题1:回顾上一节课例9的解题过程,同学们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方法?【设计意图】以具体问题为载体来回顾旧知,比较形象直观,同时培养学生自
主总结反思的习惯。这种比仅为回顾知识而作的陈述性提问方式要好。
问题2:同学们在解题时选择两个计数原理的依据是什么?有哪些分析问题的
方法?你能举例子来说明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编题,加深对两个原理的理解和巩固。利用树形图或
用方格空位辅助法求解的形象性和简便性。同时为新课教学提供方法准备。
问题3:运用上述知识和方法,同学们能解决一些简单的计数问题,但当例9
中字母为5个和数字4个呢?请写出解题过程。请同学们反思解题过程,提出自己的体会与想法。
【设计意图】对于已做过的题,学生普遍会感到熟悉和亲切。当教师要求自己
进行:“回头看”时,往往能用一种更深刻、细致的眼光进行审视,常能或多或少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侧重于其中涉及的知识和方法,有的侧重于解题过程的总体感受,有的会提出自己的其他解法等)
问题4:(人教版P14页“探究”)在例题9中我们看到,用分步乘法原理解决
这个问题时,因做了一些重复性工作而显得繁琐,能否对这一类问题给出一种简捷的方法呢?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思考过程中,学生普遍能认同“重复而又繁琐”的感
觉,对寻求一种“简捷的方法”充满了兴致与决心,为新课的展开作好了铺垫,同时也体会学习是一个不断优化改进的过程。
通过以上问题串的设计,能养成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理解反思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逐渐懂得该如何进行反思,就哪些方面进行反思。问题5:为寻求简便的计数方法,我们先来分析这类问题的两个简单例子。
情景①、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参加一项活动,其中1名同学参加上午的活动,另1名同学参加下午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情景②、从1,2,3,4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