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就业指导课程性质:必修课文化基础素质课程平台总学时:15学分:1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理论与形势政策、体育与健康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就业指导课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汽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属于文化基础素质课程平台,旨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其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当地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根据自身的条件、特点、职业目标、职业方向、社会需求等情况,选择适当的职业;对学生进行职业适应、就业权益、劳动法规、创业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促使学生顺利就业、创业。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文化基础素质平台”课程,在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该门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准备了基础知识条件。授课对象是大二学生,授课时间是第四学期,学生已经对汽车发动机、底盘和电气系统有了系统性的学习,面临顶岗实习任务。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上遵循职业性原则,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选取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采用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实施。以企业实际工作中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组织学习过程,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即经过信息收集、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评估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课程考核遵循过程性持续评价和终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三、课程设计思路
《就业指导》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针对课程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应灵活多样,以下是本课程可以采取的教学手段:
(一)授课形式采取集中讲座与分班授课相结合的方式,由学院就业指导教研室和各院系共同完成全部教学任务。
(二)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力求科学、精要,应紧密联系实际,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三)教师应明确每一个章节的教学目的,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在知识讲授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能够展示自己学习收获的空间,例如,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制作个人求职材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