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透达的表现。
(七)表里证鉴别要点
表证
里证
病因
外感六淫,疫疠之气
表邪内传,外邪“直中”脏腑,情志内伤,饮食劳倦
病位
浅(皮毛,腠理)
深(脏腑,气血,骨髓)
发病病情
急轻
可急可缓重
病程临床表现
短较长
内脏症候为主,舌象多有变化脉沉或见恶寒发热并见,无明显内脏症候,
其他脉象,舌象变化不明显,脉象多浮
常见于
外感疾病的初期阶段
外感疾病的中后期及内伤疾病
二、寒热辨证
(一)何谓寒热:
寒病理性质具有“阴”的属性特征“寒热者,阴阳之化也。”
热病理性质具有“阳”的属性特征(张景岳)
(二)何谓寒热辨证: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4
f(三)寒热辩证的意义:
1.分析病邪属阴属阳,
2.分析机体阴阳盛衰,
3.为“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法提供依据。
(四)寒证:
1.定义: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有实寒证,虚寒证之分。
2.成因:
表寒证
阴
实寒证
盛则虚寒证
寒(阳虚证)
感受寒邪
起病急骤表寒证
过服生冷寒凉体质壮实里实寒证
内伤久病阴寒偏盛阳气虚弱病程长体质虚弱
里虚寒证
3.临床表现:各类寒证的常见症状:
里寒证(寒邪客于脏腑,或因阳虚阴盛盛所致)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诞、涕清稀,小便清长,大
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
5.寒证证型:(1)表寒证(寒邪侵袭肌表):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润,脉浮紧。(2)实寒证:畏寒喜暖,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腹痛拒按,肠鸣泄泻,或痰鸣喘嗽,口
淡多涎,小便清长,舌淡(青)苔白润,脉迟或紧。如寒邪客肺证,胃寒证,寒滞肝脉证,寒凝心脉证。(3)虚寒证:(阳虚证):侧重正虚精神不振(重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畏寒肢冷,腹痛喜温喜按,大便溏薄(完谷不化,下利清谷,五更泄),小便清长,少气乏力,舌淡胖嫩,苔白润滑,脉微或沉迟无力。(4)里寒证:形寒肢冷,面色恍白,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静而少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
(五)热证:
1.定义:是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
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有实热证和虚热证之分。
5
f2.成因:外感火热阳邪,过服辛辣温热之品,体内阳热之气过盛所致。
火热阳邪侵袭六淫
表热证
阳实热证过服辛辣温热
盛
则
体内阳热之气过盛
热
病势急骤形体壮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