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白,脉虚数。
(6)风袭表疏证(太阳中风证、表虚证):
2
f发热恶风,汗出,鼻塞喷嚏,咳嗽,苔薄白,脉浮缓。(五)里证:1.定义: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表现的证候。2.成因:1外邪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
2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直中”;3情志内伤损伤脏腑气血(虚)
饮食劳倦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实)3.里证特点:
(1)多见于外感病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病中。
(2)临床表现:凡不是表证、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均属里证范围。即“非表即里”
(3)里证范围广泛,同属里证,但有浅深之别。
轻浅在腑、在上、在气深重在脏、在下、在血
(4)基本证候特点: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可见于外感疾病的
中后期。或为内伤疾病。(5)起病可急可缓,病位较深,一般病情相对于表证较重,病程较长。
4里证证型: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
(六)半表半里证(少阳病证)1.定义:病变既非完全在表,又未完全入里,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所,以寒热往
来为主要表现的症候。2.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七、表里同病1、表实里虚: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时或腹痛,吐少纳多,自利,2、表虚里实:自汗恶风,腹胀拒按,纳呆,便秘,苔厚。3、表寒里热: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咳喘痰黄,心烦,口渴引饮,舌红苔薄。
(97真题)4、表热里寒:发热汗出,咽干,食少腹胀,便溏溲清,舌体胖,苔稍黄。5、表里俱寒,头痛,身痛,恶寒,肢冷,腹痛,吐泻,脉迟,舌淡苔白。
3
f6、表里俱热:发热,喘而汗出,咽干引饮,烦躁谵语,便秘尿涩,舌质红,舌苔黄燥,或起芒刺,脉数。7、表里俱实: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头痛,咽喉不适,脘腹胀痛,疼痛拒按,二便不畅,
脉滑实有力。8、表里俱虚:自汗恶风,鼻塞喷嚏,眩晕心悸,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脉虚浮。【表里出入】1、表邪入里:机体抗邪能力降低,或邪气过盛,或护理不当、误治、失治。邪气不从外
解,以致向里传变,使病情加重。例如,先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表征的症候,当恶寒消失,出现不恶寒但恶热,脉洪数,舌红苔黄,尿赤。2、里邪出表:治疗护理得当,机体抗邪能力增强。例如:麻疹小儿热毒内闭,本疹不能出而发热、烦躁、咳喘,若麻毒外透,后烦热咳喘消失;外感温热病中,见发热烦渴,随汗出而热退身凉,烦躁等证减轻,便是邪气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