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饮食养生探讨
摘要:经查阅资料,发现四季饮食养生的主要原则集中于以四时五味观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指导。各家各有见解,根据自身的日常体验,我比较赞成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结合体质观来指导四季饮食养生。文章主要摆出了两大指导原则,以及自己所赞成的原则,以此来指导四季饮食养生。关键词:四季饮食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体质
现今比较流行的四季饮食养生的原则有四时五味观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历代各个医者对于这两个原则的解释不尽相同,各有优势。结合上现代的养生,我觉得在这两个原则上应有取舍一、四时五味观的不合理之处四时五味观指顺应季节变化调以相应五味的饮食养生思想。主要的指导思想是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方》:“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求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肾气。”以及《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膀胱腑方》:“经曰:春不食辛,夏不食咸,季夏无食酸,秋无食苦,冬无食甘。此不必全不食,但慎其太甚耳。”后世不少研究者以此为宗。四时五味观从五行相克分析虽然说得通,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实施。比如“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夏不食咸”。其从五行乘克出发,夏季火旺而金弱,苦入心,辛入肺,为防止火旺乘金,故少食苦而多食辛;咸入肾,肾水旺则乘心火,故不宜食咸。现实生活中,夏季炎热,腠理开泄,若多食辛则会加重人体津液的耗散;夏季人体出汗比较多,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饮食适度偏咸可补充人体无机盐和体液损耗1。人很容易受食物的味道欺骗,现如今各种食物调味品大行其道,为人们选择五味增加了难度。食物也以甘味居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甜。还有食味的认知有差异,比如桃子《名医别录》延“味酸”,《本草纲目》言“味辛酸甘”,《滇南本草》言“味辛酸”。还有在夏季后面增加一个季夏,或者每个季节后面的18天,用来对应五行中的土。在这一点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以上种种迹象都表面,四时五味观中,以五行为指导,对应五味以及季节。难以说服众人。所以以这个原则指导四季饮食养生,不是很合理。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历代医家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认识都有不同。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立论,各有其说法。王冰以阴阳互制原理立论,强调“养”即制,“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与阴”。
f张介宾则从阴阳互根理论出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