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圣人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张志聪的立论依据是人体阴阳顺应四时内外盛衰的规律。认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马莳、高士宗则是从顺应四时的阳气生长收藏的规律立说。认为自然万物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长规律,人也应该如此2。综上所述如果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个原则为指导,也不知道该听从哪一家的言论。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与个人体质结合而我个人比较认同的是,针对不同时空,不同的人都应该有其相适应的的饮食指导原则。也就是说,应该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指导我们的四季饮食养生。将体质学说引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则会有比较符合现代的认识,也会有更强的指导性。目前比较简单的体质分类是:阴阳平和质、偏阴质、偏阳质以简单的体质分类来说明。偏阳质使之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征的体质类型,对于偏阳质的人,春夏阳气比较充足,为了避免阳气生长太过,则可以多寒凉的食物,而忌讳温热的食物。这与王冰的认识比较相符;偏阴质是指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征的体质类型,对于偏阴体质的人来说,受四时阴阳消长的影响更加明显,在饮食上四时都更应该注重食温而忌寒。这与张志聪的认识比较3相符。总的来说,平常时是以平和类食物为主。偏阳质的人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寒凉的食物。偏阴质的人则一年四季都可以吃温热的食物。其关键在于掌握一个度,保持体内阴平阳秘。而所吃的食物也应该要顺应季节,对于反季节的食物,特别是反季节的蔬菜水果。少吃或者干脆不吃。也需要注意,不同的食物不同的做法,加入不同的配伍材料或多或少都会改变其原来的寒凉温热的性质。1、偏阳质的人饮食原则:偏阳质的人,宜采用王冰的理论“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2、偏阴质的人饮食原则:偏阴质的人,宜采用张志聪的理论,即是根据阴阳盛衰之比,春夏体内存在相对的阳虚,故当养其内虚之阳,即是需要补阳,吃温热类的食物;秋冬体内存在相对的阴虚,故当养其内虚之阴,即是需要补阴,吃温寒类食物。总之,无论是哪种体质的人,都可以以平和类的食物为主。以天人合一为原则,达到体内的阴平阳秘即可。而且饮食实际操作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需要根据自己不同的条件、特性,去选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
根据查找资料以及《中医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