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案例分析题一
中国甲公司以FOB条件向境外出售一级大米300吨,装船时经公证人检验,货物符合合同规定的品质要求。卖方在货物装船后及时发出装船通知,但在运输途中由于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当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只能按三级大米的价格出售,故买方要求卖方赔偿大米质量下降造成的差价损失。问:(1)卖方是否应对该项损失负责,为什么?(2)如以CIF贸易术语成交,卖方是否应对该项损失负责,为什么?(1)、卖方不应对该项损失负责。因为“卖方在货物装船后及时发出装船通知”FOB术语下,在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起,卖方已将风险成功转移给买方,并且履行了通知买方之一义务,所以卖方只负责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而买方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后的一切风险及费用。从“装船时经公证人检验”即由公证人检验货物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可以看出该损失属于保险责任,在FOB术语下,由买方办理保险并支付保险费用,所以应该由买方自己向保险公司获取赔偿。(2)、如果以CIF贸易术语成交,卖方也不应对该项目负责,因为在CIF术语下,卖方的交货义务和FOB一样,但是不同的是卖方需要购买保险,所以卖方也没有责任,应向保险公司索赔。
案例分析题二
我国A公司(买方)与美国B公司(卖方)于2007年9月10日签订了一份CFR合同,由中国A公司从美国B公司进口一批水果。由于承运该批货物的船舶在海运途中曾经搁浅,致使部分水果变质。货到目的港后,经中国A公司检验后发现,损失严重,随即要求美国B公司(卖方)予以赔偿。但美国B公司拒绝给予赔偿,并提出让中国A公司向承运该批货物的承运人提出索赔。根据国际商会《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该项损失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该损失应该如何处理?为什么?卖方不应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遭受的风险损失负责,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遭受的风险损失应该由买方承担。如果买方对该货物在海上运输中的风险有向保险公司投保,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如果没有投保,该损失只能由买方自行承担。因为在在CFR术语下,卖方只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前的风险,货物越过船舷之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并且卖方无义务投保海上货物运输风险。此外,本案的载货海运船舶在海运途中搁浅,致使部分水果变质的风险属于货物越过船舷之后的风险,因此,该损失应该由买方承担。买方如果对该货物在海上运输中的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买方可以根据卖方提交的该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索赔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