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菏泽牡丹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刘可心来源:《商情》2013年第40期
【摘要】作为国家命名的“中国牡丹之都”,菏泽牡丹资源优势突出。据了解,目前全市牡丹栽培面积达25万亩,全国90的牡丹新品种、85的牡丹出口都由此提供。按照规划,2015年菏泽市牡丹栽培面积将达100万亩。面积扩大的同时,菏泽牡丹产业也实现了从过去单一的苗木、观赏、药用逐渐走向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开发的综合利用之路,牡丹产业将成为拉动全市经济高效跨越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但实际上有诸多因素制约牡丹产业升级,离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特别是现代产业化的距离还很远,许多因素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力图通过分析这些不利因素,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尽快提升菏泽牡丹产业整体水平,最终实现菏泽牡丹的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菏泽牡丹产业化效益经营模式
2000年,菏泽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牡丹之乡”。2006年,菏泽被评为“中国牡丹城”。为进一步促进菏泽牡丹产业的综合开发利用,加速推进牡丹产业科技成果向市场产品转变,延长牡丹产业链条,拓展牡丹应用领地,发展特色经济,改善区域生态和农业生产条件,繁荣地方经济,菏泽市政府努力改善牡丹产业环境。但是,政府的努力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现阶段,菏泽牡丹产业产业化水平偏低,生产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花农组织化程度低等因素注定菏泽牡丹产业增加花农收入、服务地方经济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鉴于此,本文选择菏泽牡丹这一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进行分析,以探求产业化发展最优道路。
一、菏泽牡丹发展的总体概况
菏泽是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菏泽牡丹不断发展。传统品种延绎不断,新育品种日益增多。如今,菏泽人民又研究成功了“大田催花”技术,人工控制牡丹的花期,可使其四季开花,并通过了国家级鉴定。2012年,种植面积已达两万余亩,为全国最大的牡丹生产、科研基地。一九八二年,在赵楼、李集、何楼牡丹集中产地修建了“曹州牡丹园”,王梨庄恢复了以编制松艺动物为特色的“古今园”,洪庙新辟了具有传统品种的“百花园”。
(一)菏泽牡丹产业化发展的背景。
所谓牡丹产业化,是以国内外牡丹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当地牡丹资源优势和生产、流通企业为依托,以牡丹生产基地为基础,对牡丹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