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从教学研究的发展来看,先有教学模式研究,然后才有教学策略研究。▲8、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指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它包含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协调一致活动。(2)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关系:①教学方法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介于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方法要受制与教学策略;②教学展开过程中选择和采用什么方法,受教学策略支配;③教学策略在层次上高于教学方法;④教学方法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包含组合、监控、反馈、调节等内容,在概念外延上要大于教学方法。课程目标与教学策略P919P9第二章课程目标与教学策略P919怎样理解课程与教学目标?(P9P9)一、怎样理解课程与教学目标?(P9)1、第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转变课程功能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P9)2、国家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3、怎样理解课程与教学目标?
1
f(1)目标是一种预期的结果。▲(2)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愿望,是对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教学目标对具体的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操作、调控与测度的作用。(3)对于课程与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理解①课程与教学目标是课程功能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②课程与教学目标有一个逐级具体化的体系;麦克唐纳③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④教学目标的确定有不同的取向。舒伯特(P12)“普遍性目标”取向,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行为目标”取向,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生成性目标”取向,具有参与性、感悟性、体验性。根本特点是过程性。“表现性目标”取向,具有个体性、差异性、多元性。4、课程与教学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5、课程目标确定的主要依据: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要求学科的发展水平6、深化对课程目标理解。新课程教学目标有什么特点?(P12)?(P12二、新课程教学目标有什么特点?(P12)(一)整体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整体教学活动中的统一实现(P13)(二)累积性历时性目标的一种共时性在同一时间表述(P13)(三)双部性外显行为与内隐变化的相互结合(P14)(四)灵活性有所选择、有所侧重的要求(P14)(五)共振性多种教学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P15)(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