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的福利效应及经济增长的影响
19901998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例逐年上升但总的来看我国的进出口在国际市场上近似地面临完全竞争状态尤其在进口方面我国完全处于“价格接受者”的地位。因此以小国模型来进行分析是合理的。
二、我国历次关税调整与关税的有效保护
在多边贸易体系内削减关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如何通过关税结构的变动提高有效保护程度使稀缺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以最小的保护成本实现我国贸易条件的改善一直是我国关税改革的中心环节。
三、逐步降低平均关税水平
从经济意义上讲我国属于小国最优关税率接近于零因此要根据我国经济增长和市场发展的具体情况分阶段地逐步调低关税。
由于关税保护实质上是对国内价格信号的扭曲必然会带来资源配置的扭曲和社会福利的损失。根据现代关税理论关税保护的福利损失与有效保护结构密切相关有效保护率之间差异的缩小将会降低保护成本。因此为尽可能地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减少保护成本支出可以在有效保护结构的优化中选择各部门关税递减顺序同时采取“蛇腹式”注世界银行推荐的关税改革制度即首先将所有高于某个上限的关税都降到这个上限以下再将所有高于一个新的、较低的上限关税再降低到这个上限以下实际上是在保持原有等级数量的前提下降低各个等级的最高限。的关税调整方案分阶段削减关税水平最终形成一种简化和统一的关税结构。
近年来我国降低关税产生的价格效应不仅使消费者获益而且也有利于使用进口原料的出口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其出口产品竞争力。降低关税会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和遭受国外廉价产品冲击的可能但从长远来看这种阵痛也正是促使企业提高效益、转变观念、走出困境的动力也是国家利用国际市场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最佳途径。
四、根据各个产业部门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优化关税的有效保护结构
对幼稚工业的保护应该强调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减少甚至解除保护具体选择那些能代表世界经济发展方向以及本国潜在的学习曲线的下降幅度大于外国学习曲线的下降幅度的行业。如我国轻纺织工业已是国际竞争能力较强、国际市场分额很大的成熟性行业应逐步撤消过度的贸易保护。我国耐用消费品的进口替代始于80年代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从国内市场上看耐用消费品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已经由幼稚走向成熟。在贸易的发展战略上应作出调整尽快向出口导向型发展通过耐用消费品对传统轻纺产品的出口替代有助于实现出口产品结构升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