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的进口替代。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已经进入到耐用消费品进口替代阶段劳动力、土地等初级要素对经济的贡献度日益减小而资本、技术等要素的贡献日益增加。然而我国的历次关税调整未能很好地使有效保护结构与动态比较优势的变化相适应。例如1997年10月的关税调整将保护重点仍然放在了轻纺工业而资本、技术密集的幼稚行业如电子通讯设备等普遍处于较低的保护水平。
6名义关税与实际关税差距较大
实际关税是指一国对进口商品实际征收的关税率用当年该国实际征收的关税额除以当年的实际进口额得出。据测算1997年的实际关税率约为3左右其他年份也大体如此。致使实际关税率与名义关税率产生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各种关税优惠政策名目繁多如三资企业的技术改造和重大项目设备进口及经济特区自行制订的关税优惠政策等二是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率不尽合理从而抬高了名义税率三是进口的相关部门的腐败所致。实际税率过低带来了一些问题对外资企业来说不符合“国民待遇原则”。我国目前的一些关税优惠政策是必须的但不必特别提供“超国民待遇”这样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而对国内企业来说不符合公平竞争原则。享受减免税的国内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城市虽然这种情况在特定的环境下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却不符合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对其他地区的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
7加工贸易保税政策不尽合理
加工贸易在80年代就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3以上90年代以来更是逐年上升1997年已经占对外贸易总额的523因此它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有着重要地位。加工出口行业采取的“不征不退”政策以及现行的加工贸易增值税政策的不完善造成了进口料件和国产料件、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以及不同时期建立的外资企业在待遇和操作上的差异。在产品内销上与一般贸易进口相比具有比较优势。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中使用国内料件太少主要原因就是对所使用的进口料件免征增值税不仅造成海关大量税基遭受损失还造成国内资源未能充分有效利用增加了额外的进口费用。
f二关税改革调整的建议
关税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一种杠杆是对外贸易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国模型的假定下征收适量关税是实施有效保护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不可缺少的。我国在经过7次关税调整之后关税结构不断优化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局部均衡的理论模型出发来论证关税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问题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从局部均衡分析关税对我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