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科目结构3、构建完善优化课程内容。
f§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整体、实践、开放、生成、自主性。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空间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生活并学以致用3、推进自我、自然、社会之间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三者的和谐发展。三、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与经验2、形成自我、社会、自然的整体认识,发展责任感3、获得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态度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5、养成合作分享的个性品质。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遵循的原则:1、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2、体现学校的特色3、反映这所学校在社区的特色4、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五、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遵循的原则:1、处理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2、处理学校统筹规划与过程展开后生成性目标的关系3、课内与课外时间的集合使用4、整合校内外课程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三大指定领域6、把信息技术同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过程整合起来。六、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理念:1、整体观2、多元化3、过程性。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比较研究一、国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1、课题研究的研究性2、实际应用的设计性3、社会参观的体验性4、社会参与的实践性5、自我建构性的反思性。
§7研究性学习价值与反思一、研究性价值的定位:1、保持探究的兴趣2、丰富学习的体验3、养成合作共享的个性品质4、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5、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6、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二、研究性学习现实价值取向的反思:1、防止成人化2、功能的过分窄化3、防止学科化。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分享与合作4、培养科学的态度与科学道德5、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6、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知识的综合运用。四、研究性学习的内容:1、开放性2、问题性3、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4、层次的差异性。五、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1、开展科普讲座2、帮助选题3、确定课题与计划4、开展课题研究5、处理结果,撰写报告6、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1、主体多元化2、内容方法丰富性、灵活性3、手段方法多样化。七、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1、贯穿整个过程2、关注学生学习结果3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