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难免的,作为冲突解决的中间人,政府教育部门的角色定位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门在处理问题时应当兼顾学校名誉与企业声誉,以正确的教育观念作为问题解决的根本突破口。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越发激烈,在现有的供求关系中学生的弱势地位较为明显,这就需要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就业调节作用,从引导与激励的双重层面切实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民办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一)工学交替模式作为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定的一种人才培养方案,工学交替模式采用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互结合的方式提高合作教育模式的针对性。从统一管理的角度分析,学校内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可积极引入企业中的设计室,以便于学生生产实践工作的展开。在互惠互利的原则导向下,工学交替模式的应用可将企业的设计室置于学校范围之内,不仅便于岗位实践,且是对场地租金的节省。学校方面可通过免租或是降低租金的方式为学生实训提供最为有利的场所,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二)订单式模式所谓的订单式模式主要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通过用人协议的签订确立对应的人才培养计划,采用共同参与的方式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并依据协议约定由用人单位对合作性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安排,这对于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率提高、教学改革实施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都有积极影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中的落实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独立地处理与分析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同时也是对企业合作优势的一种体现。(三)工作室制模式作为设计学类专业特色化校企合作模式之一,工作室制模式是依托于设计工作室形成的一种校企合作方式,其出发点在于岗位群及职业领域的实际发展需求,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企业工作模式和实际工作案例当中。从企业管理流程出发,学生可通过小组合作方式依据基本的项目要求及工作流程来对设计方案进行商讨与合作,直至整个项目完成。此外,项目引进的方式也是工作室制模式实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依托合作企业实现项目引进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熟悉岗位工作,提高岗位操作技能,这对于学生今后就业是重要的保障。(四)项目引入模式校企合作中项目引入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先将设计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当中,依据企业计划实施和工作流程展开项目设计,可借助独立设计或分组设计的形式配之以教师或企业项目负责人的指导,这一过程中项目负责人也需要参与到相关的辅导和讲评工作中来,对项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