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认真做好设备、仪器的保养、校准和试剂的管理,加强危险品控制。
4、科室应对超声报告阳性率进行统计,并有阳性率分析报告及改进措施。5、每周应进行疑难病例集体读片及讨论,必要时请临床科室共同参与。6、定期开展临床随访,科主任或专业负责人至少每半年向临床主动征求意见,提供改进服务,满足临床工作需求。1、建立科室仪器校准、保养操作规程,并有完整的校准、保养记录。2、科室应有专人负责设备、仪器的保养及校准。3、要求强检的计算器具(超声设备)应定期强检,及时申请淘汰验定不合格的设备。4、对需要校准的仪器和临床检查结果有影响的辅助设备定期进行校准。1.执行各种介入手术/操作临床路径时必须遵循相关医疗原则,重点是:介人手术围手术期制度(包括介入手术前访视病人、手术前对病人病情评估,介人手术前与病人、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对危重疑难病例,有手术前讨论或向上级医师咨询等)诊断结论报告审核制度,,介入器材管理和登记制度,介入器材消毒灭菌制度、差错事故登记及分析制度,财产保管及经济核算制度,术后随访制度,介入治疗质量控制制度。1.设置独立的介入诊疗室,三区划分明确,标识清楚。2.除配备介入相关设备外,应配置心电监护仪、供氧设备、各种常用药品及急救药品箱。3.开展介入所用设备均应为检测合格产品,且经过检测达到要求方可使用4.建立介入诊疗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器材来源可追溯不违规重复使用一次性介入诊疗器材。5.各种导管、导丝等要求一次性使用器材不得重复使用,各种植入体内材料如支架、弹簧圈等应为合格产品。6.一次性使用器材使用后要求将植入体的条形码(产品编号)贴在病历里或者介人手术记录里以备查。术前术中应严格消毒,防止医源性感染。7.介入设备及器材的维护、校准、保养按照放射诊疗设备及器材维护、校准、保养规定执行。1.介入诊疗医护人员应具有相应资质,相对固定,独立排班。2.能充分满足临床诊疗需要。3.介入诊疗技术应有具体的技术负责人,负责介入诊疗的质量控制。4.技术人员需接受专业技术培训,熟悉超声介入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超声显像仪,工作站的操作流程,了解机器的维护与保养。5.护理人员应熟悉介入操作技术及流程,并为介入操作做好器械,导管、附件、药物及造影剂等准备工作,配合手术医生作好突发意外事件的抢救,做好术后手术器械、导管清洗、整理和消毒。
无阳性率统计报告不得分,无相应分析及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