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达成了一致而又迫切的看法:扩展教育概念使之涵盖可持续发展问题,并联合商界、政府、教育界、非政府组织共商可持续发展教育提出的挑战。大会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议程》。
本项目在认真研究国际上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体系和结构,使之成为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
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当前中国的迫切性和实践意义。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要区别于单纯的环境教育、人口教育,而且还要体现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性问题,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作用。
在本项目研究的基础上,项目组还要将研究成果进一步落实,真正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研究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可持续发展教育源于可持续发展运动,所以在讨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之前,有必要再次认识“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之中。到目前为止,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正处在形成过程中。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改变,众说纷纭,存在着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的阐述。
虽然各种说法不一,但国际上也有社会普遍公认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声明指出:“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而且决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环境理事会认为,要达到可持续的发展,涉及国内合作和国际均等,包括按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计划的轻重缓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此外,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从而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
3
f家的经济持续增长与发展,这对于环境的良好管理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保护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再有,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人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
以上提到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包括,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它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