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名词解释:
教育规律: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本质
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过程的规律性
教育: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自觉地有目的地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一种专门组织的不断趋向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的教育
教育者:参与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在教学或教导上互动,对受教育者体、智、德、美、
行(实践智慧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的人,主要指教师
受教育者:参与教育活动、与教育者在教学与教导上互动,以期自身在语言、知识、智
慧、学业、品德、审美和体魄等方面获得发展的人,主要是学生。
教育活动方式: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学习教育内容所选用的交互活动方式。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引导人的社会化,影
响人的社会实践,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
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动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人的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价值。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个体素质的总的预期与设想,是对社会历史活动
的主体的个体素质的规定。
个人本位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与个性,至于社会的要求是无关
紧要的。
社会本位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由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至于人的潜能与个性的需
要是无关紧要的。
f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人不断走向自由和解放的过程,是人类
历史追求的真正目的。
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
课程: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蕴含着丰富、
基本而又有创造性与潜质的一套计划与设定。
课程方案: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
课程标准: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课程
的性质与价值、目标与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教科书:亦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
课程设计: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
方式的活动,是对课程目标、教育经验和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具体化过程。
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应达到的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预期结果,是对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学科逻辑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