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参考文献……37附录……39致谢……,…………,……46第1章引言竿1音己l省二月〕二弓户J「刁研究语言不能不研究文化。语言是一个社会集团共同的历史遗产,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的产物。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负荷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吕必松先生曾指出“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就必须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因为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因素。”①而在语言的诸多要素中,词汇又是最能反映文化的一部分。各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而结晶在词汇层面。美国社会语言学家哈利迪认为,文化本身就是由意义组成的一座“高楼大厦”,语词是筑成这座“高楼大厦”的一砖一瓦,在语词中渗透着本民族的文化内涵。②汉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汉语词汇的丰富性使汉语成为一种最具表现力,最生动活泼的语言之一,而汉语词汇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成语,更是汉民族文化的精华,最富有汉民族的文化特征。成语是人们长期沿用,有古老历史源头的词语,一条成语从产生到被大家熟知和接受有时候需要经过几十年或者几百年的时间,有的还经过文人的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现在能存活在现代汉语词汇中的成语就像语言中的活化石,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因为成语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与组成成分,有特定的语义内涵,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定型的词组甚至短句,所包含的信息量比一般词语要大,因此,也更能完整地表现出汉民族的文化内涵。1915年,《辞源》给成语下了一个定义“谓古语也,凡流行于社会,可证引以表示己意者皆足。”此可视为成语理论研究的开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词汇学产生初期,学术界也开始了成语相关问题的讨论。前人对于成语的研究从对其定义开
f始,逐渐发展到对成语辞书的编纂、成语与其它固定短语的划界、成语及成语的运用、成语的性质与特点、演变与定型、成语的语法和修辞作用、成语的释义、引证和溯源、成语辞书的评论等等。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关于成语的讨论已遍及成语理论的整个领域,成语理论研究趋于成熟,出版了许多成语研究方面的专著,如马国凡的《成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