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对教师年度考评的内容。3、提高因材施教能力提高教师因材施教技能,落实因材施教教学原则,一要关爱、了解学生;二要熟练驾驭教材;三要把握课程标准;四要形成合作、探究、自主、开放的课堂环境,营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目标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现代教育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4、全面提升现代教育资源整合应用水平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技能、课件制作水平、优质教育资源与课堂环境的整合能力作为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内容,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传统教学手段,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整合现有资源,实现教育对象、资源环境、课程要求、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5、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各级各类学校及教师要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列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举措,使教研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学校在组织开展教研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评价、有总结;教师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参与教研活动的目标、方式和内容,以自主研修为重点,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课堂实践为平台,促进教育科研成果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名师、教育家。三、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一)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体制加强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最基础、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任务。组织开展教师教育工作,要在省教育厅的统一组织领导和宏观指导下,建立市级统筹、县区协作、学校落实的管理体制。县区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组织,切实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落实工作责任。学校是组织落实教师教育工作最基层的工作机构。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具体工作成效都体现在学校领导重视的程度、组织工作力度和工作落实的深度。因此,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学科教研组、教研室、教务处、校长室、教代会不同层级的工作分工、协作、评价及成果转化工作管理体系。(二)建立完善立体式教师教育工作体系教师教育工作要坚持以校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