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型的生态课程体系。生态教育的基本课程理念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学校要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需求出发,整合教学资源,以最佳的组合方式提供不同层次的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另外,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在亲近自然中参与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和潜能,在社会实践中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增加社会责任感。2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生态教育。大学生生态意识对周围环境有着较强的辐射影响力,他们的生态意识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踏人社会后对待生态环境的态度。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突出和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教育,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和环境建设,将生态环境教育内容隐含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接受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把生态观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熏陶学生。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活动等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广泛的生态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生态观,学会认知、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唤起对人与自然、社会发展的整体关注,理解生态的基本规律和深刻认识生命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意义。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教育,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意识,有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文明。
3、大学生生态教育的作用及意义
31大学生生态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以科学发展观统筹高校生态教育途径。
第1页
f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生态教育体系的构建高校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高对生态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全面协调处理好高校生态教育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并以此构建和谐的生态教育体系。高等学校生态教育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生态教育理念的确立、生态教育主体生态素质的培养、生态教育课程的建设和生态教育环境的合理开发与利用。311高校生态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决定育是培养大学生优良生态素质的综合组成部分,缺少哪一方面的教育都不利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高校生态教育要采用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态学科与其他各学科相互渗透,将其融人各种形式的教育之中。312政府和高校要加大对生态教育的投入,这里的投入不仅是物质方面的,还有精神方面的。精神方面包括树立生态教育理念,加强生态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鼓励科研部门和教育人员研究开发生态教育精神产品,等等;物质方面主要是为制定生态课程、研究生态问题、培训生态师资等生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