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倡导人权,解放思想,突出了人文主义。现代西方文学采用图书、电影等手段将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推向的极致,重复编撰一个人拯救全世界的桥段,并在全世界范围流传。文化这种社会性的产物无法缺少交流。对个人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十分推崇,有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样会使人的交往僵硬机械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三、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是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沉淀下来的宝藏,能够代表中华儿女的智慧。这种文化形态是及其稳定的,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
(一)浓厚的人文情怀但缺乏科学观念
传统文化以“人”为中心,人文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传统文化肯定了人的价值。荀子将义称为天下之贵。体现了对生命在其中的重要性。人伦关系的影响,促使传统文化崇尚天伦,独在他乡为异客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人文情怀,如林则徐的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爱国情怀就是充分的体现。除此之外传统文化的人文情怀也体现在与大自然的共鸣中“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春草如有情,山中常含绿”等诗句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与大自然的融合产生的浓厚的人文情怀是其他文化无法比拟的。在我们诗词歌赋的同时,西方人悄无声息的创造了一个新世界,那里是科学的天堂。人类的精神生活除了常识,还有科学和哲学。在悠远的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中更多的包括常识和哲学,缺少成型的的科学观念,科学体系的不完整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问题。欧式几何和牛顿力学是科学体系的较为典型的代表。令人惋惜的是十七世纪后的中国由于经济、政治等原因,对科学的探索步伐放慢,也由于对实用性的看重,忽略了科学理论的探究。由于缺乏量化和可操作性,中国哲学中的许多概念不是十分的清晰,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十分不利。
(二)顽强的再生能力但缺乏对自然的理性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已被深深地认识到。其博大、其美妙、其深奥,不是一言一语能够说清的。我们礼仪之邦的传统文化离不开礼仪,离不开道德修养,它并不是一汪死水,它具有无限的活力,这来源于中华民族从古自今自强不息的精神。
f在世界上具有如此多种文化,只有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独具一格的生命延续力。这种顽强的生命延续力,让中国文化的发展绵延不绝,持续至今。如果说传统文化是大海,那么它一定是由众多娟娟细流汇合而成,持续向前发展,从未中断,最终汇入大海。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