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出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明了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对资本主义作了深刻而系统的分析,科学地评价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两个必然)
1875年4月底5月初,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去世后,1891年1月,恩格斯将这一著作发表在《新时代》杂志。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阐述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根据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论证了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第一卷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年秋1846年5月共同撰写的,第二卷第四章在1847年《威斯特伐利亚汽船》杂志8月号和9月号上发表过,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理论的重要著作。第一卷批判了路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麦施蒂纳的唯心史观,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论述了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的理论;第二卷批判了当时在德国流行的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或“德国社会主义”,揭示了这种假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社会根源和阶级本质。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揭示了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补充:《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1844年48月撰写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著作。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各种历史文献和思想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性考察,在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的经济学观点、哲学观点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