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的假货问题,本质是线下问题的线上反应,阿里不可能解决的;所以责任不在阿里淘宝。此外,国家工商总局的行为也存在疑点。为什么不在阿里上市前发布假货问题处理意见?作为国家行政机构,是为阿里服务还是为消费者服务,这是个值得追问的问题。一次“不作为”,就导致全球股民因阿里股价下跌损失惨重,其中包括不少中国股民。而一般的企业如果有这么严重的假货问题早就被停业整顿了,执法是否存在双重标准?阿里平台上的确存在假货问题,无论是从工商总局发布的监测结果还是众多消费者自己的购买体验,阿里无法否认这个事实,更无法回避的是,随着阿里发展越来越快,假货也越来越多。从第三方行业角度来看,“假货”的确拉升了平台整体交易量,也为阿里贡献了佣金和广告费,阿里某种程度上是假货的受益者。如要彻底解决假货问题,必需要有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介入,三管齐下:阿里要更改招商模式,严格审核;工商部门可以对假货商家加重处罚甚至入刑;消费者不仅有阿里和工商两个申诉通道,且有高额举报回报,才有可能遏制假货蔓延。
f此次事件貌似结束了,阿里和工商总局谁的内伤更大?一个损股价和声誉,一个折损政府行政部门公信力。消费者赢了吗?至少现在看来也没有。我们对阿里的心态都是爱之深,责之切,假货问题、自大和傲慢、新业务上的布局和转型是阿里能否辉煌下一个十年的关键。多少公司最危险的时候就是其最风光的时候,阿里只有清醒的看待和认知自己,才能走的越来越好。来源:新华网、人民网、网易、腾讯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