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习目标】1了解认识溶质溶解在溶剂里的过程中伴随着热现象;认识溶解与乳化的本质不同。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结合生活实例来区别溶解和乳化的本质。3感受和体会化学实验在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保持和增强学习化学的强烈欲望。【学习重点】溶液的组成及其性质。【学习难点】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乳浊液与乳化现象。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一、溶液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质是指____________,可以是固体、________体或________体;溶剂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是常见的溶剂,________、酒精也可以作溶剂。二、乳浊液和乳化作用3.________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常用洗涤剂除去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________功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三、物质溶于水时吸热与放热4.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溶液的温度会发生变化,如NH4NO3溶解时,表现为溶液的温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下同,可用作“一拉凉”饮料,而当NaOH溶解时,正好相反,表现为溶液的温度________。
答案:1.均一稳定2被溶解的物质气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汽油3小液滴乳化4降低升高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二、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目标1:溶液的定义和组成【阅读】观察、分析实验91:蔗糖、食盐溶解。结合蔗糖溶解、食盐溶解的实验现象,思考下列问题。(1)如果外界条件不变,烧杯中的蔗糖与水会不会分离?不会。这体现溶液的稳定性。
第1页(共5页)
f(2)如果把烧杯中的溶液倒出一部分,那么它的浓度、密度与原溶液相比是否一样?一样。这体现溶液的均一性。(3)如果向盛有食盐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小勺高锰酸钾。搅拌后,还能看到高锰酸钾吗?不能。这说明同一液体中可以溶解多种(填“一种”或“多种”)可溶性物质。小结: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因此,从组成上看,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阅读】溶液是溶质和溶剂组成的,那么应怎样来命名溶液呢?若溶质是A,溶剂是B,则可把溶液命名为:A的B溶液;若溶剂B是水时,水可省略,可命名为A溶液。例如:食盐溶于水后,形成食盐的水溶液简称食盐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