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营利组织的发展的规模、持续的时间、存在的多样性、活动的能力上来说,还是从国际比较来说,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2.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目前大都依附于政府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曾经实行了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政府全面管理社会的行政主导时期,在非营利组织产生初期不可避免的依附于政府部门。政府在改革政治的过程中放宽了非政府组织的成立限制,并且政府亲自扶植了一批具有社会自治性质的非政
①本部分关于政府价值取向的内容主要来自吴爱明、朱国斌、林震著作的《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20020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f府组织。又由于当时的政策引导,民间自发成立的社会组织纷纷要找挂靠单位,因此,非营利组织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而依附于政府部门,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3.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筹资渠道少且范围窄虽然我国近年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经济底子薄,人口基数大,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广大的人民生活水平还未达到全面的小康,人民慈善意识不强,手头并不十分宽裕,捐款数甚少。这与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的任务十分繁重很不相适应。大多数的非营利组织筹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因此直接影响到了非营利组织正常开展活动,活动资金很多都是靠政府的财政拨款,企业捐赠等缓解。4.我国非营利组织目前活动能力严重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其资金匮乏,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经验不足,缺乏应有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有很大的关系。很多的非营利组织没有明确的活动宗旨,没有明确的活动计划,更没有它的战略规划。有的非营利组织即使有也会由于志愿人员的活动能力问题而导致不能顺利完成工作计划。民众的参与积极性差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四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理想中的定位与价值取向
1.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与放权由于历史的政治的原因,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的存在也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官方性。有些学者认为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是政府把一些权力和职能下放、委托给非营利组织:“1990年以来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生成与发展,是在政府职能转换和权利让度的前提下发生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分别视为科尔曼分析框架中信任关系的委托人和受托人,可以把政府允许、鼓励非营利组织存在和发展,看作是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给予了信任。”3这种观点我并不敢苟同,我认为它是有失偏颇的,首先他把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搞错了,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