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里想什么做什么。只有设计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课,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才能使简单、朴实的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激荡智慧飞扬的天地。
三、充分的情感交流,焕发课堂生机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音乐课的教学,特别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师生心灵交流的催化剂。记得那次教学大比武的《折小纸船》的课堂上,我与借班的学生没有情感基础,加上自己的稚嫩和紧张,教学时根本没有关注学生的情绪,只是想着如何顺利地完成事先安排的教学环节,一味机械地教重复地唱。尽管我一个劲地提醒:“唱响点好吗?唱响点好吗?”可学生始终提不起精神,更不用说唱出歌的情感和韵味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这种缺乏情感碰撞的课堂,又怎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呢?而调研课《故乡的小路》,我吸取了失败的教训,想方设法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上课伊始,我与学生以拉家常的形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畅谈自己故乡小路上的点点滴滴,触发对故乡小路的无限思念与遐想,以唤起学习的欲望。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歌词的内涵,我先让他们边听乐谱边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用朗读来抒发对故乡小路上的小花小草的爱恋之情。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配上音乐的节奏,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一腔深情。当几个调皮的男同学用粗重的声音歌唱时,我抓住时机耐心诱导,让他们明白音乐作品的情绪、格调、思想倾向和人文内涵。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唱歌的积极性,我又不断变
2
f换唱歌形式,用“噜”“啦”唱,男女生对唱,小组分唱等等。整节课我和学生相处默契,、一起融入了音乐,一起沉浸在这份美妙的享受当中。在告别平时觉得漫长的四十分钟时,都还依依不舍呢。是啊,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是师生生命交融的平台。教师只有真实情感的付出,才能收获学生真情的汇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弯下腰来”融进学生队伍,带着真诚走近学生,成为平等的合作伙伴。让学生在精神的快乐和心灵的满足中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张扬自己的个性,发展生命的智慧。
四、恰当的媒体使用,提高课堂实效
多媒体的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如果盲目使用或使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为了参加那次教学大比武,在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