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上善若水”的人生哲理
古往今来,多少仁义君子,他们为而不争、自强不息、虚怀若谷,拥有着如水一般的品质,他们用一生诠释了上善若水的真谛。老子在《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的道德、最高的智慧就好比水一样,水滋润万物却与世无争,处于众人都厌恶之地也无怨无悔,故而最接近于“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中,水是不可或缺的,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泉。然而,善利万物的水有着另外一个符合“道”的品质,即为“不争”。人总爱从水的磅礴气势中寻求追名逐利的鼓舞,却忽视了水的“不争”。水若藏于地底则含而不露,若喷涌向上则清而为泉,若遭断崖则下垂为瀑,遇高山则绕路而行,水不与万物相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处下不争,不居高临下,不为自己争名夺利;湖有湖畔、河有河堤、海有海岸,水却处边界不争,不与万物争夺;水流前后相随,井然有序,高山流水不争先,水有秩序而不争。水能滋润万物,洗涤浑浊,但从不骄傲自满;江河善处于低下的地位,才得以使百流汇注,接纳百川,成为百谷王。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谦逊是一种德性,一种至高的境界,谦逊的人能够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地完善自己。这样的人总是平易近人,从不盛气凌人。细数古今中外,凡是真正成大事者无不是谦恭下士、虚怀若谷。相反,若一个人刚愎自用、骄傲自满,最后必自取其祸。老子以水育人,教人做一个如水般的君子,为而不争、无私奉献。有人认为,虽然谦虚、不争是种美德,但水如此的柔弱,并不是“不争”,而是“争不过”、“不敢争”。而老子却言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意思是说天下万物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攻克坚强却没有什么可以代替水的。的确,水虽至柔,遇石则绕,遇堤则停,看似永远只能谦卑地顺流而下,但水有骨,崖头滴水,年复一年,可水滴石穿;浪击礁石,粉身碎骨亦不退缩,一波一浪前仆后继,奋勇向前,终将礁石撞出千疮百孔;抽刀断水水更流,即便伤痕累累,亦当昂首向前,无所畏惧。水是在在沉默中积蓄能量,当承载超过自身的极限,便会在瞬间冲毁堤坝,将山川夷为平地,纵使再坚强的事物都无法阻挡它爆发的力量。由此可见,水之“柔”只体现在水的表面,实质是刚柔并济,以柔滑之躯,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弱而胜强,谦卑自流,此乃水之大智慧也。人生亦如水,应能屈能伸,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