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的美感,那么,他在岛上听雨又有怎样的“美感”呢?请反复朗读,能否像老师那样写一首小诗,来表达你对这种“美感”的感悟?(生自学,自写,然后在班上交流)师:刚才展示小诗的同学真的是读进去了,老师这里还有一首诗,是昨天隔壁班同学写的,我略作修改,请大家看看写得如何。投影:岛上听雨春绵绵秋潇潇冷冷记忆的彼端敲起江南桥上,船上满地是江湖四川
f秋田,蛙塘肥了嘉陵湿了布谷哇哇瓦翩翩蝶纷纷黑白的默片听听那冷雨师:这首诗的确写得很美,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余光中的情感。老师的问题是:这首诗再美,还是代替不了余光中原文特有的语言魅力,请回到原文再读,看看原文在表情达意上有怎样独特的意味。(生再读)生:他在整个听雨的过程中,都把听雨与听音乐联系起来,用了不少比喻,说是听各种各样的乐器,给人感觉丰富,不单调。生:写诗讲用意象,这里意象很多,给人目不暇接之感。生:用了一些排比性的句子,如“雨是雨是雨是”从不同角度来写听雨的感觉,感觉千头万绪,但又有节奏感。生:还有“雨是瓦是瓦是”感觉雨和瓦是分不开的,这样能更好地表达对“古屋不再”的痛楚。生:这种痛楚最集中又形象地表现在哪一句?生:“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来蝴蝶纷纷飞走”,表达痛楚,却也写得很美,用了比喻,拟人,还有叠词,让人觉得很美,美得让人忧伤,美得让人依恋。生:我印象最深的是“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了布谷咕咕的啼声”一句。师:为什么?生:中间应该用标点的地方却没有用,给人的感觉是这个雨下得连绵不断。师:别的同学对这个句子还有怎样的感觉?生:除了时间上的连绵不断,还有地域上的铺天盖地。生:顺便也把在大陆上生活过的地方都写到了,表面上写雨,实际上写自己对大陆生活的回忆。生:回忆的时候好像放电影快镜头一样,一个接一个,说明心中的向往很急迫。师:我们生活中有某种情绪的时候有类似的表达吗?生:这样的句子读起来别扭,但同时也给我们一种冲击力,我有时做作业做烦了的时候,就想,我不要做数学不要做物理不要做化学不要做同步练不要做模拟练不要做我不要做,我烦死了师:当然余光中表达在岛上听雨回忆大陆的情绪,表达回乡的情结,更给人一种诗化的美感,如果我们把这个长句加上应有的标点符号,或者干脆排列成诗行,再读读看有怎样的感觉?生:我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