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书评
一.导论60年代欧美有一些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开始对国际政治中的经济因素和世界经济中的政治因素,给予越来越多的注意,并且努力把国际政治学和世界经济学结合起来。于是,国际政治经济学脱颖而出。在这批开创先河的学者中,著名的英国国际关系专家苏珊斯塔兰奇教授就是一个突出代表。而《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国家和市场》则是她多年从事这门方兴未艾的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最新成果。这本书目前成为西方名牌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的首选教材。二.内容概述及写作特色(一)生动形象。书本以荒岛的故事开篇,以荒岛上三个团体引出受不同社会价值观念支配的三种社会模式:体现现实主义模式的封闭社会、代表理想主义模式的公社、属于经济模式的市场社会。为整本书提供了大的叙述背景,也由此引述“不同的社会在安排政治经济顺序时,会有不同的价值偏好”。模式1:市场较权力机构处于次要地位;模式2:创造财富比安全和自由更为重要;模式3:国家(或其他权力机构)对市场力量尽可能不干预。(二)简明清晰。作者首先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分析方法、主要流派的观点做了简单评介(第一编);再区别了联系性权力和结构性权力,以世界经济中四个基本权力结构安全、生产、金融和知识(第二编,第三章到第六章)以及四个从属结构运输、贸易、能源和福利(第三编,第七章到第十章),更为详尽地综合分析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剖析国际社会频繁复杂的政治经济现象;最后提出了如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尚未解决的几个问题、以及几个相矛盾的结论(第四编)。(三)充满批判性思维。在简述政治经济学发展的过程时,对以往各种的理论思想进行了批判。如以国际体系问题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容易忽视或低估跨国关系、忽视原则、规范、条例和决策过程对权力的影响以及权力的来源。既指出它们的不足之处,又提出自己的结构分析法,两相比较。相形之下。作者指出,“提议采用的方法集中研究权力机构与市场之间相互关系,并着眼于分析安全、财富、自由和公正这四种基本价值观念应当圆满地着重阐述各种体系和非体系,决策的失败和非决策,而决策的失败和决策的成功一样,已经影响并将继续影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此批判性思维亦体现在,作者正视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学尚未解决的问题:一为是否存在单凭经验的方法阐明哪一种结构居统治地位、哪一种结构变化将是决定性的;二为国家定义及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