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格栅在存放以及施工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晒或暴露,以免性能劣化。土工格栅加强肋应顺道路行车方向铺设,端头用U型钉固定。基层本工程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层,水泥剂量通过配合比试验确定,建议值为5~6;水泥稳定碎石层各材料需结合实际进场材料确定配合比,抗压回弹模量不应小于800Mpa。机动车道基层分二层摊铺压实,单层最小压实厚度不得小于10cm。非机动车道水泥稳定层单层压实。
f施工前要根据有关试验或经验确定松铺厚度并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碾压;当基层标高不符合设计要求时,要根据相关规范进行处理,严禁随意修补。
集料级配应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表624中1号级配的规定。针、片状(≥1:3)颗粒含量小于20。
基层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并保护表层不受污染或破坏。施工车辆应缓慢行驶,行驶速度不大于30Kmh。
具体施工参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规定执行。二、施工过程简介
1、道路工程(1)地基处理路基填筑前,对原地面上杂草、树根、农作物残根腐蚀土、垃圾等全部清除。路床整形碾压完成后委托试验进行压实度检测合格后实施塘渣结构层的施工。桥搭板范围内设置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径为Ф50cm工程总桩数为276枚,6900m。与桥梁搭接处道路470根,6900m。(2)塘渣垫层塘渣垫层施工前请监理复核路床标高、平整度,合格并同意后组织塘渣垫层的填筑,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主要控制塘渣级配、最大粒径及含泥量,压实度采用振动压路机分层压实。每层塘渣垫层用18T重型压路机振动碾压68遍,在碾压过程中对个别“弹簧土”部位,根据具体情况,用挖掘机或人工挖除,换填塘渣。平整度控制在20mm内。第一层塘渣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再进行第二层填筑施工。面层塘渣层标高、压实度和弯沉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后进入稳定层的施工。(3)水泥稳定层稳定层摊铺时在路中间位置每5米打一高程桩,设立方格网,以利及时检测和发现偏差情况。施工中严格控制配合比,发现含水量不符合要求时,及时调整。初压后立即检查平整度,及时进行铲修、整平。采用18T压路机按照先慢后快,先稳后振,先边后中的顺序进行碾压,在
f混合料摊铺后2小时内基本碾压完毕,并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表面没有明显的轮迹,碾压结束即开始养生,并注意早期养护,以利强度得到正常发展,特别是施工后一周内,灰土表面覆膜保湿,采用覆盖麻袋湿治养护方式,不使灰土表面发白。稳定层标高、平整度、压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