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顶面计算弯沉值28mm,压实度90。
软土地基处理:机动车道路基清表夯实后,采用夯填塘渣结合钢塑格栅铺筑等方法处理路基不均匀沉降。
除余北快速路路口外,其余路段道路两侧设置挡墙。路基填方路段填基前,原地面上杂草、树根、农作物残根、腐蚀土、垃圾等必须全部清除;地基为稻田的地段,应先挖除上层腐蚀土至黄褐土(建议清表30厘米),再回填塘渣.在填土较高时(原地面标高与道路结构层底标高相差40厘米以上),应在红线两侧挖排水边沟,边沟横断面为倒梯形,上底宽40厘米,下底宽30厘米,深30厘米,坡度15,积水排到边沟,再就近排入河道。当地面自然横坡大于1:5(包括道路纵横断面方向)时,路堤基底应挖台阶,台阶每级宽2米,向内反坡3。道路沿线如遇沟渠或黄灰色软塑状粘土(集中于菱白地和暗浜),应利用30~50cm的大块塘渣由路基中部向两侧抛填挤密,铺筑出地表后用较小粒径的塘渣垫平并反复碾压,以控制95的重型压实度,再在其上填筑路基。填方路基填基前应对清表后的地表土进行翻晒压实,严禁带水压筑。填方路基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压实,其分层填筑厚度必须与压实机具功能相适应,塘渣最大粒径为30cm路基填筑压实宽度不得小
f于设计宽度,以便最后削坡;严禁贴坡。若填基分几个作业段施工,则先填地段应分层留阶,台阶宽度≥1米。填筑路基时应控制填筑速率,加强对沉降的观测,每填一层后应监
测一次,路堤中心线的地面沉降速率不大于10cmd,坡脚水平位移不大于05cmd时才可以进行下一层的填筑;监测要求每200m设置一个监测点。
垫层本工程采用塘渣垫层。塘渣要求最大粒径不超过200(150)毫米,通过100毫米筛孔的质量控制在80~90,通过50毫米筛孔的质量控制在50~70,且需连续级配,最大含泥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在施工中车行道塘渣垫层应分层摊铺,分层碾压:上层控制最大粒径为15cm,下层控制最大粒径为20cm;人行道30cm塘渣垫层一次摊铺、压实,控制最大粒径为20cm。塘渣填筑时同样需要进行沉降观测,做法同路基沉降观测。垫层用塘渣抗压回弹模量不小于100Mpa。钢塑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每延米纵向拉伸屈服力≥100KNM,每延米横向拉伸屈服力≥80KNM;屈服延伸率≤3。塘渣垫层必须平整后,再摊铺土工格栅,土工格栅应拉直平顺,紧贴底层,不应出现扭曲,褶皱,重叠。为保证土工合成材料的整体性,土工搭接宽度为03米,搭接处用铁丝绑扎。当上下铺设两层土工格栅时,上下层接缝错开宽度不小于05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