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与其他治疗方法综合应用以期在肝癌切除术后充分调动机体的生物学抗肿瘤机制消灭残存的肿瘤细胞并进一步阻断肝癌的复发。对于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可放置支架及放射治疗。介入治疗应重视术后影像学评估和肝脏功能的恢复若病灶内碘油沉积满意、肿瘤坏死而无新进展则尽量延长治疗间隔。四、放射治疗90年代中期之后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等技术逐渐成熟为放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机会。对于全身情况较好肝功能基本正常的局限性肿瘤主要位于右肝部分病例可获根治。对肿瘤较大或发生转移者有一定姑息疗效。病情较重者可用以缓解症状如肝门区肿瘤或胆管压迫所致的阻塞性黄疸、骨转移引起的剧痛等。当前肝癌放疗适用于①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单个病灶②手术后有残留病灶者③需要局部处理的并发症梗阻引起的黄疸、腹水对于这类有临床症状需短期缓解的患者采用大分割治疗剂量。④肝细胞癌伴癌栓、淋巴结转移、肾上腺转移、骨转移。应强调放疗技术的准确应用尤应重视照射剂量的分割、适形技术的选择、呼吸的控制和靶区定位等环节。放射性肝损伤是放疗的主要障碍主要诱因包括肝脏基础病变重ChildB级或C级、正常肝组织受照体积和剂量过大、与其他治疗间隔过短等。预防是关键照射剂量限制在耐受范围内。同时应注意放射损伤所致免疫抑制有可能促进肿瘤的播散。五、生物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目前大多数生物治疗方法或技术处于研发和临床试验阶段仅小部分已应用于临床。一些小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提示生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复发率。由于缺乏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循证医学证据因此不推荐生物治疗作为常规治疗但可作为辅助治疗或不能手术的一种治疗选择。分子靶向治疗是当今肿瘤临床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肝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和RasRafMEKERK、PI3KAKTmTOR等信号传导通路均呈高表达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因而是肝癌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临床研究表明近期开发的埃罗替尼Erloti
ib、贝伐单抗Bevacizumab、依维莫司Everolimus、索拉非尼Sorafe
ib、舒尼替尼Su
iti
ib等分别针对以上不同的分子靶点抑制肝癌的增殖和血管生成具
f有一定的疗效。近年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索拉非尼对肝癌的治疗作用。欧美和亚太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均证实索拉非尼能明r